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

【雲端智慧】打造智慧雲的目的與架構


「在哪裡?到底在哪裡!」兩天之後要於學習社群分享的小桂,簡報整理到一半,因為找不到前些日子好不容易得到的資料,而顯得心浮氣燥。知悉時間所剩不多,同時還要準備公司的工作,本來是一場有趣的分享會,卻因為找不到「那一份資料」,歡樂的心頓時變得心煩意亂。


數位時代之下,資料量暴增的年代,每一個人所接收的資料,「多」早已司空見慣,能掌握自己的時間並能快樂助人,其中的關鍵,正是「多而不亂」。利用Evernote快速筆記補捉點點滴滴、跨裝置所有資料同步,保持一切井然有序,需要有領航圖的引導,讓Evernote成為簡單卻受用的工具。

面對社群興起時代,大部分人習慣會將工作、休閒的資料進行區分,因為區分與收集資料工具的多元,讓我們容易將資訊分散於各處,隨著時間的累積,資料變得龐大之後,找到「自己想要」的那一份資料難度就更加提升,雖然Google大神可以瞬間找到許多的資料,然而我們一旦連上網之後,經常容易失去找尋資料的目的,流連忘返於各式各樣的網頁資料,個人想要完成的目標,卻早已被拋諸腦後。

《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》一書中提及一個有趣例子,當我用Google查一個資訊時,找到的資料是五年前在論壇的一個帖子,且還沒有完整的解答。搜尋引擎有其極限,無法正確的提供你想要的資料。你必須利用社群的力量,連結社群網絡會比使用搜尋更有效率。


當社群和搜尋無法解決你的問題時,就需要策展人來幫你解答了。策展其實只是資訊、知識的匯流者,也就是整理過多雜亂資訊、知識,透過策展匯流成一個完整的知識、資訊,這就是一個主題式的學習!

若將資料整理於Evernote雲端筆記平台中,成為個人化的資料庫,讓分散各地的資料開始往同一個平台進行累積,若要使用時,毫不考慮的就到自己資料庫中尋找,是否就能解決我們「跨平台找資料不易」與「向Google大神求救會迷失專注」二者之間的選擇?

同時,因為不斷持續整理,如同腦神經一樣的不斷的聯想與整合,就會產生新的知識。麥特-瑞德里於TED演說,縱觀人類的歷史,人有多聰明一點不重要,協同合作的大腦能發揮多少才至關重要,當腦中的「概念」交配起來,兩兩會做結合和交配繁衍, 就會引導技術進步。所以,重新定義指標,資料庫不用多少「量」來衡量,而是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成長。

《成功者的筆記本都記些什麼?》一書提及,二個重點的觀念引導我們思考,:

  1. 成功者筆記使用方式,是將自己的經驗變為智慧,進而用大量的筆記,來思考下一步,而不只是有網路搜尋的資料。這一點說明了為何我們要進行筆記的記錄?因為筆記正是你點子源源不絕的來源。 
  2. 金三角結構,可以將筆記本分為三種用途,分別為母艦筆記本,行程筆記本與點子筆記本,不同的筆記本,負責不同的記事內容,如此一來時間管理與筆記管理,即可完美的結合。 
Evernote具有無所不在、無所不記的特性,當我們學會基本的功能之後,即可以將自己的資料,全部傳送到Evernot記事中,除了影片檔案較大不適合之外。這樣一來,Evernote就變成一個筆記資料的記事總部,只要想到任何的記事,通通在Evernote都可以找到。

如此便利的方式,也是一般人困擾,因為Evernote用久了之後,記事沒有妥善的分類,發現整個系統是混亂的,並無助於自己進行思考、安排行程,只是混亂的地方再增加一處而已,如何將記事妥善分類,進而打造一個有效率的工作空間,將是下一篇分享文的重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